首页 资讯 正文

工美博览·产区竞秀|“百工之乡”传古技 三年成果显新篇

体育正文 50 0

工美博览·产区竞秀|“百工之乡”传古技 三年成果显新篇

工美博览·产区竞秀|“百工之乡”传古技 三年成果显新篇

“自2022年(nián)首次参加(cānjiā),2023年温州以主宾城市(chéngshì)身份惊艳亮相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gōngyìměishù)博览会以来,温州工美展团已连续四届参与这一国家级行业盛会。从最初以‘百工之乡’的(de)匠心传承崭露头角,到本届博览会系统展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三年建设成果,我们期待以工美博览会为支点,深化‘产业集聚化、人才专业化、市场多元化’发展路径(lùjìng),进一步链接全国优质(yōuzhì)资源(zīyuán),推动温州工艺美术产业在新时代书写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温州市工业与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照光介绍道。

5月30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bólǎnhuì)在福州开幕。“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温州以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交融的姿态(zītài),向世界(shìjiè)展现中华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其工艺美术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zài)现存127个传统工艺品种(pǐnzhǒng)中,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乐清细纹刻纸2项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瓯塑(ōusù)、瓯绣等12项技艺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北宋白象(báixiàng)塔出土的6厘米微缩木塔,到当代工艺师创作的巨幅瓯塑壁画,千年技艺传承从未间断(jiànduàn)。

本届博览会(bólǎnhuì)的“中(zhōng)国工艺美术之都·温州”创建三年成果展呈现六大主题展区。其中,“瓯风千载·匠韵永传”展区通过200余件精品,串联起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到(dào)当代工艺的完整(wánzhěng)文脉;“瓯匠薪传·青蓝相继(xiāngjì)”展区则(zé)重点展示老、中、青三代工艺家(jiā)的传承谱系,现场将呈现师徒同台创作的生动场景。此外,“企创臻器·商道融新”“石语泰顺(tàishùn)·大地密码”“子衿匠心·艺脉破茧”“琢玉成器·美栖万家”四个区域互为经纬,涵盖瓯塑、瓯绣、瓯窑、乐清黄杨木雕、石雕等20余种传统技艺,既(jì)彰显瓯越千年技艺的深厚文脉,又展现当代匠人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展区内,有两件重量级(zhòngliàngjí)展品尤为引人注目。长达35米的乐清龙档以樟木、榆木精雕细琢而成,运用了圆雕、透雕等技法,呈现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场景,100余个(yúgè)典故与花鸟瑞兽交相辉映。这项始于(shǐyú)明代的国家级非(fēi)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竹编、刺绣等传统工艺,还(hái)创新融入了霓虹灯光艺术,让传承(chuánchéng)500余年的元宵游龙民俗焕发出新的光彩。

另一件瓯绣巨制《江山胜览图》,则以元代温籍画家王振鹏的(de)原作为蓝本,历时两年完成。绣品中1067个人物神态各异,494栋建筑还原了(le)宋元风貌,68艘船只穿梭于丝线织就的瓯江碧波之中,再现了北宋温州港“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yā)涛声”的繁盛图景(tújǐng)。这幅融合了历史考据与刺绣绝技的作品,成为当代工匠(gōngjiàng)与古代艺术(yìshù)对话的生动注脚。

创新浪潮推动着产业革新。三年来,温州以(yǐ)特色工艺为(wèi)核心,全面实施产业化战略,推动传统技艺向产业优势转化。泰顺、乐清、鹿城分别作为中国石雕小镇(xiǎozhèn)、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中国刺绣艺术之乡,产业规模持续扩张;龙湾重点建设叶萌春木雕艺术馆、志通瓯塑艺术馆、温州工美电商直播中心(zhōngxīn)等(děng)文化“新地标”,打造温州历史(lìshǐ)经典产业(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示范带(shìfàndài);永嘉工艺美术园的木雕产业实现了智造升级与集群发展;“崇林斋”“汉臣陶艺”“平阳漆器”“鸿鑫雕塑”等工艺品牌声名鹊起(shēngmíngquèqǐ)。

在薪火相传中,大师梯队(tīduì)已渐(yǐjiàn)成规模。迄今为止,温州培育了中国(zhōngguó)工艺美术大师13位,引进了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拥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90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82位。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jìshù)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shèlì)了特色工艺美术专业,致力于锻造新时代复合型工艺美术英才。

工美博览·产区竞秀|“百工之乡”传古技 三年成果显新篇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