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博物馆里过假期 寓教于乐收获大

体育正文 183 0

博物馆里过假期 寓教于乐收获大

博物馆里过假期 寓教于乐收获大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01日第05版(bǎn)

  黄河(huánghé)流过内蒙古高原,折而(ér)向南,从偏关县老牛湾(wān)进入山西。“黄河竟然这么清!”不少第一次来老牛湾的游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经过多年治山增绿、涵水固沙(gùshā),黄河入河泥沙大大减少。同时,下游修建(xiūjiàn)了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水流减缓,泥沙沉淀,河水变得清澈。”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水利局局长梁晓光解释(jiěshì)。

  黄河在(zài)山西省(shānxīshěng)内全长965公里,占黄河全长近1/5,流经4市19县(市、区)。山西是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要省份,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zhīyī)。

  近年(nián)来,山西加强(jiāqiáng)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4年,山西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bǐlì)达91.5%。

  

  图①:山西省太原市汾河(fénhé)湿地公园,红嘴鸥俯冲捕食。董 童摄

  图②:山西省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在查看污水处理情况(qíngkuàng)。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chénguāng)摄

  图③:山西省永济市,黄河一级支流涑水河穿城而过(guò)。李向东摄

  加强(jiāqiáng)水土流失治理

  进一步筑牢生态(shēngtài)安全屏障

  正值假期,老牛湾景区(jǐngqū)迎来旺季,民宿入住率超过九成。

  老牛湾(wān)火了,主要是因为(shìyīnwèi)老牛湾绿了。“以前,一到春天(chūntiān)风沙大得很,有时白天也要点灯。现在(xiànzài),山青水绿,游客也多了。”老牛湾村村民魏永富以前是镇上的林业员,种了40多年树,对当地变化深有感触。

  偏关县(xiàn)是黄河入晋第一县,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种树是一件(yījiàn)大事。

  早上7点,水泉镇好汉(hǎohàn)山,偏关县森辉扶贫攻坚造林专业(zhuānyè)合作社植树工人王荣生(wángróngshēng)用电镐钻碎石头,垒成树坑,放上油松苗(miáo),填土踩实。大山高差200多米,需要人工搬苗。王荣生手抬肩(táijiān)扛,山顶山底来回跑。太阳落山一盘点,一天种下100棵树。今年这家合作社种下1.8万多棵树。

  偏关的山,坡(pō)陡土浅石硬(yìng),种活一棵树不容易。偏关县林业局局长王安荣介绍:“树种下以后,要进行3年人工管护,不成活(chénghuó)还要补栽。”

  一棵棵种,一任任干。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0年前的27%增加到(dào)48.6%,特别是黄河和长城沿线达60%以上(yǐshàng)。

  今年,偏关县将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完成吕梁山黄河流域(huánghéliúyù)沿黄线生态保护和(hé)退化林修复项目6万亩。“我们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gōngjiānzhàn)。”王安荣表示。

  山西把黄河流域(liúyù)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十四五”以来流域内累计(lěijì)完成营造林1341万余亩,沿黄19个县(市、区)实现基本(jīběn)绿化。2024年,山西水土保持率达到65.5%,水土流失(shuǐtǔliúshī)面积、强度持续双下降。

  黄河问题,表象在(zài)黄河,根子在流域(liúyù)。眼下,山西正以黄河多沙粗沙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永定河上游4个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区为重点,打造(dǎzào)100条高质量精品小流域。

  “我们今年将继续提升全省水土保持率,进一步筑牢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ānquán)屏障。”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biǎoshì)。

  提升(tíshēng)入黄支流水质

  2024年,山西印发《山西省黄河干流(gànliú)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以黄河干流流经的19县(市、区)和16条主要入黄支流为重点,集中(jízhōng)开展排查整治(zhěngzhì),开展“净河、减污、治路、洁产(jiéchǎn)、扩绿”五大行动,并针对性谋划实施一批工程项目。

  运城段是黄河干流山西段的最后一段,全长345公里。沿线人口(rénkǒu)密集、企业众多,汾河、涑水河等入黄支流污染(wūrǎn)形势较为严峻。

  风过天晴(tiānqíng),运城永济市伍姓湖,60米长的清淤船轰鸣作响。只见铰刀(jiǎodāo)旋转,深入湖底,将淤泥抽吸上来,通过管道输送至岸边污泥脱水厂,无害化处理后,用于河湖堤坝加固和停车场建设(jiànshè)。

  “今天清出3000立方米淤泥(yūní),计划再上一条船,加快(jiākuài)清淤速度。”永济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shīdì)自然保护站负责人杨帆在现场盯进度。

  伍姓湖地处中条山(zhōngtiáoshān)北麓,是山西最大的淡水湖,也是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区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有(yǒu)将近两个西湖大。

  “伍姓湖是黄河一级支流涑水河的(de)调蓄湖,对整个(zhěnggè)流域的水资源(shuǐzīyuán)调配和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尤其对涑水河水质有直接影响。”杨帆介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伍姓湖上游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岸边搞农业种植,湖里(húlǐ)搞水产养殖(yǎngzhí),导致水体污染、污染物沉积,生态环境(shēngtàihuánjìng)极为脆弱。

  2017年,永济市启动伍姓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gōngchéng),退耕(tuìgēng)还湿、退渔还湿、拆违治乱,伍姓湖水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山西提出,到2025年,16条(tiáo)主要入黄支流入黄口(huángkǒu)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及以上(yǐshàng)标准。杨帆告诉记者,伍姓湖生态欠账多,为如期实现目标,去年又启动两项治理工程。

  站(zhàn)在伍姓湖岸边,眼前水域被绿色围栏包围,香蒲摇曳(yáoyè),白鲢畅游。这是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我们将湖滨带200米水域封控起来,计划种植2700亩水生植物,投放44.8万尾(wànwěi)白鲢鱼(báiliányú),进一步提升水质。”杨帆介绍。

  浅滩上,白鹭低颈觅食。沿湖路上(lùshàng),游人骑行。“我们计划在(zài)这里打造科普教育基地,预计每年(měinián)接待游客200万人。”杨帆充满期待。

  截至目前,山西省黄河干流(gànliú)流经县(xiàn)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开工149个,完工86个。2024年,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第三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shuǐzhì)。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gōngchéng)

  净化黄河(huánghé)“毛细血管”

  周末,太原市汾河湿地公园(gōngyuán),数百只红嘴鸥盘旋成阵、俯冲捕食(bǔshí)。岸边围满市民,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频频按动快门。

  候鸟是生态的“晴雨表”。经过四期治理,汾河太原城区段生态环境和水质(shuǐzhì)持续改善,160多种鸟类在此(cǐ)安家。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yě)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经济(jīngjì)发展水平较高、工业经济较为密集的区域。

  2023年,山西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实施生态保护工程285个项目、投资近千亿元,努力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截至目前,项目已(yǐ)全部(quánbù)开工(kāigōng),完工(wángōng)超六成。

  太原市小店区南马村,“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bǎohù)工程太榆退水渠水质提升项目现场,一台打桩机正将一根根混凝土(hùnníngtǔ)波浪桩插入河道内。后续,还要在河道底部(dǐbù)铺设膜(mó)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总长8.3公里。

  “相当于在河道(hédào)里装了一个(yígè)‘超级净化器’。”太原市生态环境小店分局局长冯志宏解释。

  太榆退水渠(shuǐqú)是汾河一级支流,承担着太原南部、晋中城区(chéngqū)的(de)排退水,沿线村庄众多,一直是汾河水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2019年,太榆退水渠曾因入汾口劣Ⅴ类水质,被省里挂牌督办。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yìnggútou)”。太榆退水渠太原段沿线涉及19个村、26个污水处理站,主线、支线总长度(zǒngzhǎngdù)23315米,施工还需穿过铁路、河流等(děng)。

  治理工作分(fēn)两步走。

  第一步,截污纳管,将沿线(yánxiàn)污水全部引入标准(biāozhǔn)较高的汾东污水处理厂处理。2024年6月底,管网通水,效果立竿见影,太榆退水渠水质首次(shǒucì)全线达到优良。

  为(wèi)解决水质达标不稳定问题,今年,太原市启动第二步,水质提升。眼下,太榆退水渠(shuǐqú)水质提升项目正紧张施工(shīgōng),预计主汛期来临前完工,将实现日处理污水13万立方米,确保水中(shuǐzhōng)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指标,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山西聚焦(jùjiāo)太榆退水渠、浍河、文峪河、磁窑河、杨兴河等污染较重的支流和汾河干流污染仍然较重的区域(qūyù),统筹推进农业(nóngyè)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zōnghé)整治,净化黄河“毛细血管”。

  上下游协同发力,汾河流域水质、水量持续向好(hǎo)。2024年,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首次达到Ⅲ类(lèi)水质。

  2025年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收官之(zhī)年,山西正加速推进重点工程进度,确保目标圆满完成(yuánmǎnwánchéng)。‍

博物馆里过假期 寓教于乐收获大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